香港政府於1972年表示原則上同意興建全新的地下鐵路系統,為這個當時急速增長的城市帶來首個集體運輸系統。不過政府並沒有在投資上大灑金錢,僅撥款50億港元來興建全長20公里的早期系統。
結果,香港的地下鐵路系統雖然極有效率,卻只有最基本的設施。港鐵首席建築師文若德說:「早年興建的車站在建築上幾乎毫無設計;一切都實用至上,沒有升降機、洗手間,也沒有直達地面的扶手電梯。」
圖片: Ben Marans
儘管政府勒緊荷包,港鐵首任總建築師Roland Paoletti當年卻早已成竹在胸,打算為新系統添上獨特性格。文若德說:「他就是那個將色彩帶進各個地鐵站的人。」
於是,地鐵沿線的車站從此披上繽紛鮮艷的顏色,而且每個站都各有特色。金鐘站是藍色,中環站是深紅色,尖沙咀站是黑色和黃色。Paoletti選用的物料是馬賽克瓷磚(又叫紙皮石),因為這種物料價廉,而且有大量現貨。他在大部分車站內採用簡單的色彩配搭,只有少數車站稍為花巧,例如彩虹站的柱子以彩虹色彩為飾,而鑽石山站內黑色的牆上零星散佈著點點銀光。
由於1970年代香港仍有不少人目不識丁,各個車站採用不同的顏色,可說是以非常划算的方式為整個系統帶來獨特的視覺識別功能,方便乘客以顏色來辨別車站。
圖片: Ben Marans
可是經過多年之後,這種識別功能開始減褪。建於1990及2000年代的車站,大多使用白和灰等素淨的色調,物料則換上硬膠板或鋁質嵌板。
文若德於2013年加入港鐵,其中一項首要任務就是研究系統的歷史傳統,也就是港鐵與全球數以百計地下鐵路系統有何分別。他說:「最後可以歸納為三大特色:用色鮮明、採用馬賽克瓷磚,以及運用中式書法。」
文若德剛加入港鐵時,多個新車站已展開建造工程,包括全新的南港島線及港島線西延沿線的車站。文若德盡可能在那些車站內加入彩色馬賽克瓷磚,例如西港島線的升降機槽。馬賽克瓷磚亦出現於多件全新的港鐵車站藝術品中,例如金鐘站內的《訊點》,由香港建築設計事務所plusClover的建築師創作,採用灰色及藍色瓷磚砌成摩斯密碼及QR二維碼圖案,藉此帶出該區的海軍歷史及與現代通訊的關係。
圖片: Ben Marans
隨著港鐵不斷擴充,乘客數目每年節節上升,文若德將車站採用的顏色略作修改,以配合人潮擁擠的環境。當金鐘站興建新接駁區連接南港島線及即將落成的沙中線時,文若德決定在車站最繁忙的部分使用白色和灰色,令空間增添平靜的感覺,同時讓乘客更容易找到方向指示牌。
不過,其他地方均會與原來的車站一樣,採用同樣繽紛的顏色。文若德表示,最主要的分別在於1970年代興建的車站以單一色調為主,而港鐵未來的車站則會採用多種不同的物料和顏色。他說:「我們將會以不同的顏色為日後落成的車站增添特色,在尊重傳統之餘,創造出適合21世紀的設計。我藉這種方式令港鐵繼續前行,這是一項不斷進行的工程。」
主頁橫幅圖片:Ben Marans
相關故事
香港本地懷舊設計掀創意風潮
樸實無華的香港海港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