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加羅爾貴為印度的科技重鎮,自然吸引國內不同地區的人到此定居,然後各地不同特色又在這裡孕育出繽紛的飲食文化。這個城市同時亦為卡納塔克邦的首府,順理成章是這個邦的最佳覓食好去處。以下推介的班加羅爾必吃美食,網羅印度沿岸椰香四溢的咖哩,以至山區辣勁十足的菜式,總有一味俘虜你的味蕾。
Credit: Getty Images
Credit: Getty Images
薄薄的香脆捲餅是南印度人早餐必備美食,以發酵的大米及扁豆磨漿製成,或會夾著香辣薯蓉 (瑪撒拉香料捲餅),或會捲成圓錐形 (酥油烤捲餅)。卡納塔克邦則有其自家特色捲餅:抹上大量牛油的牛油捲餅。不妨在1920年代開業的知名餐廳Shri Sagar (前稱Central Tiffin Room ) 享用這道特色菜,它做得香脆金黃,是餐廳的招牌菜,並伴以新鮮椰子酸辣蘸醬。
Credit: Getty Images
小米最近獲吹捧為全球下一股超級食物新潮流,其實早在數百年前,卡納塔克邦人已懂得種植和食用屬於小米一種的穇子(當地稱為ragi)。這種穀物昔日是農民的主要食糧,時至今日,製成球狀的穇子糰已成為當地餐廳的常見菜式。它以水灼熟,口感彈牙,蘸上素咖哩或肉咖哩均十分惹味。在平日下午,大批穇子粉絲會在平民餐館New Krishna Bhavan 聚首享用「穇子大餐」,大啖佐以扁豆湯等不同配料的穇子糰。
Credit: Getty Images
前臨阿拉伯海的海岸城市門格洛爾恬靜清幽,其傳統美食卻以辛辣馳名,名氣最盛的代表作當數以酥油烤焗的菜式,以當地出產的Byadagi紅辣椒、大量酥油(淨化牛油)和香料慢慢熬煮,煮出濃香撲鼻而綿滑的醬汁,再加入肉類、海鮮甚或茅屋芝士等材料烹調,滋味無窮,但最受歡迎的配搭非雞肉莫屬。據聞酥油烤雞在昆達普拉小鎮的家庭式飯店 Shetty Lunch Home 誕生,此店最近於班加羅爾開設分店 ,其酥油烤雞的做法始終如一。
科達古地區位於卡納塔克邦西高止山脈的腹地,到處皆是香料及咖啡的種植園,亦是驍勇善戰的科達古人聚居之地,辛香濃郁的pandi咖哩豬肉是科達古的地方名菜。科達古族群以烤原株香料植物及土生土長的食材入饌,並用上大量名為kachampuli的黑醋,當中的酸味令pandi咖哩別有一番辣勁。在卡納塔克邦味道一絕的餐廳Oota ,是飽嚐這道菜式的不二之選。
Credit: Getty Images
浸滿酥油的邁索爾甜糕以鷹嘴豆粉所製,甜蜜滋味令人難以抗拒。這道甜點源自19世紀卡納塔克邦邁索爾皇宮的御膳房,時任國王瓦第亞四世非常喜歡這道甜糕,更命令發明此菜式的御廚設店售賣,自此邁索爾甜糕便成為卡納塔克邦的甜品代表。現時班加羅爾每家甜點店都可找到這款名物,不過Sri Krishna Sweets 及Asha Sweet Centre 等人氣熱店的出品尤為受歡迎。
Credit: Getty Images
米漿蒸糕是南印度非常普及的美食。這款綿軟富彈性的輕盈糕點有不同大小,既有紐扣般迷你的「紐扣米漿蒸糕」,亦有卡納塔克邦出產、體積較大的thatte米漿蒸糕。「thatte」在當地方言康納達語中解作「碟」,描繪了這種蒸糕扁平渾圓的形狀。thatte 米漿蒸糕在一般發酵米漿中加入木薯粉,因此口感格外彈牙。在班加羅爾,一般像IDC Kitchen 這類小食店也可嚐到這款美食,並佐以香濃的扁豆湯及各式酸辣醬,有些食店則會在糕上灑上辣椒香料粉。
Credit: Getty Images
吃一口外脆內軟、口感輕盈的炸麵圈,滿足的滋味絕對無可比擬。這種形狀酷似冬甩的鹹香小食以扁豆粉漿所製,再加入咖哩葉及原粒胡椒調味,屬印度南部主要的快餐美食,在路邊攤檔以報紙一包即可帶走,一些餐廳亦會連同酸辣醬及其他配菜供應。當地人早上愛到舊式食肆吃早餐,如70年代開業至今的Veena Stores ,在這裡你可跟本地人一起在店前排隊入內,來一客炸麵圈及滴濾咖啡,領略在地生活風味。
Credit: Getty Images
每到午飯時間,市內的上班族便會擁至樸實無華的餐廳,享用在餐牌上只簡稱為「大餐」的午市塔利印度套餐(圓盤上擺放數道菜色的套餐),菜式一般有米飯及印式油炸扁麵包、紅菜頭或椰菜等炒菜、扁豆湯以及各式酸辣醬及醃菜,還有印度大米牛奶布甸作飯後甜品,營養充足。餐點組合或會隨時令食材而變更,但可以保證,這些家常滋味會令人飽足得飯氣攻心。自1926年起呈獻豐盛素食「大餐」的悠久老店Udupi Sri Krishna Bhavan ,是品嚐塔利印度套餐的首選推介。
主頁橫幅圖片: Getty Images